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其实,地处高原的贵州省安龙县并没有1000座传统宝塔,不论是砖塔、木塔还是琉璃塔,肯定到不了这么夸张的数目,然而,此地有超过1000座金字塔形状的美丽方山,真乃贵州旅游目的地中隐秘的珍宝。
我登上高处远眺,夕阳之下,目力所及,原本长满树木、翠色披离的一座座金字塔形方山,连同山腰、山脚层层叠叠巨型石块垒起的基座,还有山脚边种植的一片片玉米,都被染成浓艳的金黄色,笑盈盈地布列眼前,一派欢迎贵客、敬请观赏的敦厚模样。抬眼向上望去,空中是蓝天,不是笔者世居北方,难得一见的雨后初晴那种蓝天,而是什么?不好形容,只能简单比喻为“安龙的蓝天”,它是如此透彻,如此洁净,好像伸手出去便能掬起一捧柔软的蓝色流体。然后,大块大块的云朵飘过来了,夕阳在它们身上染色,云朵变成牛群,夕阳便将它们染成金黄色的牛群,云朵变成羊群,夕阳便将它们染成金黄色的羊群,云朵变成“飞龙在天”,夕阳便将其染成“山间金龙啸欲飞”(陆善经《寓汨罗芭蕉寺》)。
这些金色方塔形小山,大约就是神仙宫殿吧,里边居住着布依族开天辟地的力嘎、弯弓射日的勒嘎、降服雷公的巨人布杰,还有打败旱精和孽龙的翁嘎等许多神通广大但也缺点不少的神明。或许,里边还居住着苗族的十二古祖神,他们都是蝴蝶的孩子。
这里我们简单引述一个布依族开天辟地的神话。传说天地初开时代,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三寸三分高,人们屈身在狭小空间内劳作,常常会在天顶撞伤脑袋。于是,英雄力嘎站了出来,他是位身长九尺九寸九分的巨人,一餐能食三石三斗三升糯米饭,饮三缸三壶三碗糯米酒,比九十九条犀牛还要强壮。力嘎吃饱喝足,使出全身力气将天地撑开,但他担心松手后天又塌下来,便拔出牙齿当作钉子,将天幕固定在今天我们常见的高度。
很明显,这个布依族神话属于中华文明一脉,在人与物、人与自然、人与不可知物之间,人的意志和力量终将战胜任何超乎想象的压力、困难和对手,例如“精卫填海”,例如“后羿射日”。这一类神话故事其实是中华文明基因中的一个小小片段,其核心内容便是“不屈服”。善良的人们为什么要屈服?不论是自然困境、生存困境,还是敌寇压境,这个“不屈服”的核心力量总会适时出现,鼓舞着中华儿女,取得最终胜利或将一切恢复平静,结果自然是海晏河清、天下太平了。所谓“人生谁云乐,贵不屈所志”(谢灵运《游岭门山诗》)便是象喻这种抗争的乐趣。
一个年轻人正在放飞大型摄影无人机,我借他的VR(虚拟现实)眼镜戴上,请他将无人机飞高一两百米。哎呀!可不得了。金黄色的方山仿佛装甲集群,排列成错落有致的战阵,显得那么雄壮,那么有力量,那么让人安心。无人机再飞高一两百米,我游目四望,金黄色的方山何止千座,远远望去,它们仿佛农耕时代的茅草屋,岚烟从山间升起,就如同袅袅炊烟。无人机又往高处飞,广角镜头的边缘已经触及朵朵白云,天地之间变窄了,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方山如同成千上万劳动者汗湿的脊梁,他们弯着腰,奋力劳作,以求秋收冬藏。这或许便是卢照邻所言“回首望群峰,白云正溶溶”的壮阔视域吧。
我心下暗想,日后一定还要再来安龙县,再次登高观望这片金黄色的方山,再次与山之灵取得心意上的联系。不论是遇到外力催逼,还是遇到心魔扰乱,站立在此处山巅,极目远眺,白云蓝天之下,金黄色方山由近及远铺展开来,自然令人散放怀抱,破解烦扰,增生智慧!
欢迎广大读者来稿。来稿要求为原创首发,非一稿多投。
上一篇: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北京实践
下一篇:内求与从容(金台随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