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信息

主管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主办单位:中国科技新闻学会
编辑出版:《科技传播》杂志社
创刊时间:2009年
开本尺寸:大16开
语言种类:中 文
出版周期:半月刊
邮政编码:100013
每册定价:30.00元
发行范围:公开发行
网  址:kjcbzzs.cn
投稿邮箱:kjcbzzsyx@163.com

本刊声明

       凡投稿本刊的稿件,作者文责自负,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,署名无争议。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,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,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。来稿凡使用,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、发行权、汇编权、翻译权、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。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,特此声明!

编辑部公告

通知:敬请各位作者注意,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,来稿必须为原创稿,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。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,请勿一稿多投。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,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,查询稿件审核情况。

上海:纳百川之势 聚发展合力

来源:本刊杂志社        点击: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4日

【活力中国调研行】

走在上海的街头,能清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“呼吸”与世界同步。从一杯咖啡的全球旅程,到一套工业软件的跨国协同;从一批机器人的整装出海,到一单离岸贸易的线上结算;从洋山港往来如梭的集装箱巨轮,到临港新片区不断迭代的制度创新——上海,聚全球要素、扬本土优势,用开放和创新奠基,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双向赋能,推进更高水平开放。

“十四五”以来,上海交出这样的成绩单: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980亿美元,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5700家。近日,记者随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走进企业一线,看到更多跨国企业将其全球领先的高端功能、前沿项目和优质资源落地上海,带动本地产业链升级,更有本土企业立足上海,走向世界,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。

“引进来”:要素集聚,开放磁场持续增强

“上海的每两杯咖啡中,就有一杯的咖啡豆来自我们的咖啡港。”走进上海虹桥国际咖啡港,在氤氲的咖啡香气中虹桥品汇副总经理朱菁骄傲地告诉记者,这个汇聚60个国家咖啡豆及其衍生产品、上百家咖啡企业的生态圈,已带动高达30亿元的贸易额,能够一站式解决咖啡一二三产、从供给端到消费端的所有问题。不仅如此,除了咖啡,还有低空经济等多个百亿级品类中心也在陆续启动并有序推进。

如果说“咖啡港”已形成综合性国际贸易平台,那么陆家嘴就是国内国际化程度综合水平最高的CBD。

陆家嘴管理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周海东介绍,陆家嘴全球性金融机构高度集聚,拥有全国70%外资资管机构、40%外资法人银行、40%外资券商、55%外资独资公募。专业服务机构全球链接作用也非常显著,全球律所前10强中6家、全球四大会所中3家、全球房地产经纪“五大行”中4家、全球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等顶级国际专业机构,全国11家中外联营律所全部设在陆家嘴。陆家嘴全球战略链接和资源配置功能初步显现。

外企为什么愿意选择上海?

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的答案颇具代表性:“上海包容开放,稳外贸、稳外资,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增强了外资企业扎根的信心,也为安永开展业务创造了广阔空间。”

达索系统的选择更印证了这一点——作为一家世界领先的工业软件公司,其在华业务增长了22倍,不仅将亚太总部迁至上海,近日,还在上海落地了全球第五家、中国首家创新实验室。

上海,始终是外商投资的“强磁场”、首选地之一。

“走出去”:厚植沃土,服务企业保驾护航

看罢“引进来”,再瞧上海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底气。

记者一到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就听到了好消息:华勤技术2025年上半年营收839亿元,增长率达113%!华勤技术是全球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,其产品、服务惠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这家2005年诞生于上海的企业,20年来的崛起离不开上海张江这片“电子制造沃土”。

走进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测试区,记者看到工程师正在模拟场景中“驯服”各类通用+专用机器人。公司创始人兼CEO李通告诉记者:“我们是全球商业化落地规模最大的服务机器人企业,产品畅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。我们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具身智能技术的场景革新走向世界,赋能全球智能化升级。”

本土企业的“出海底气”,离不开上海全方位的优势赋能:长三角有强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生产;作为金融中心,在上海可以对接到全球的优秀资本;知识产权绿色通道更将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缩短再缩短……在上海,政府“急企业之所急、办企业之所需”,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扫清了诸多障碍。

此外,海陆空无缝衔接,高效的跨境物流链更让上海速度不断刷新。

数据显示,目前,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,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,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,刚刚过去的8月,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2万标箱,创月度吞吐量新高。2025年6月以来,浦东国际机场国际中转货运量已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。今年前8个月,浦东机场海关共监管国际中转货物1.7万吨,同比增长153%。

“强根基”:制度创新,释放更大活力

上海是一座“创新”之城,“引进来”“走出去”是上海始终持续推进制度性创新中双向开放策略的体现。

“十四五”以来,上海自贸试验区80条试点措施基本落地,77项政策全国推广。首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89项措施落地。全国首个“丝路电商”合作先行区取得电子提单应用、国际数据服务等10项制度创新成果,实现航贸再保险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等4个全国“首创”……为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“上海经验”。深度参与数字经济、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,推动中国规则、中国标准的全球应用,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“中国智慧”。

如今,上海世界级贸易口岸城市地位愈发稳固。2024年,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达11.07万亿元,保持世界城市首位。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成长。“十四五”以来跨境电商年均增速超35%。2024年,自由贸易账户离岸经贸业务试点企业达636家,离岸贸易收支规模达800亿美元,较2020年翻番。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创新发展。去年服务进出口达2521.7亿美元,数字交付服务进出口达1095.3亿美元,“十四五”以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3.3%和11.99%。

面向未来,上海的开放脚步从未停歇。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:“下一步,上海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加强改革整体谋划、系统集成,先立后破、守正创新,加快打造开放层次更高、营商环境更优、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,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”
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8号林达大厦A座23层A室(100013)
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